第十四章:六路围攻(二)(2 / 2)
在30年沂蒙护卫军形成师、旅编制后,满编的话应有98500作战人员,可实际上,护卫军从编制发布时就一直处于缺编状态。本来到31年春的时候,新训练出的3万新兵补充后可改善这一情况,但因为开辟西北根据地,赵振中又抽调了新、老作战人员34800人北上,使得护卫军的缺编状态持续下来。而现在,31年虽然新训出了3万新兵,却又要抽调两万作战人员北上,缺编情况还将继续。
“万事开头难,何况要在西北那边再开创一个比沂蒙大得多的根据地,那就更不容易了。沂蒙这边已经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为西北提供支援是理所应当的。”邹德贵笑道,“海川和我们几个估量着,有了此前一系列的战绩震慑各方,加上我们已经构筑了完善的防御体系,山东这边没人会跑沂蒙那里找苦吃。凭我们现有的力量固守沂蒙根本不成问题。”
赵振中自然凭护卫军留存的5万多兵力固守沂蒙不成问题,但他想的却不止于此。沂蒙根据地现在人口超过了两百万,虽然其中青壮占了近一半,从中挑选十万左右合格兵力不成问题,但若是这十万青年在护卫军中服役几年后转入地方成为民兵预备役,藏兵于民,那沂蒙根据地将更为稳固。
“向西北提供兵力上的支援,只可在初始阶段进行,等那边发展壮大或者闹出的声势大了后,就很难再向那里转移兵员了。”赵振中思索着说道,“在这24000人去西北后,沂蒙这边就不用再向西北追加兵力了,也是时候进一步加强这边6县的建设了。”
“是说,我们可以颁布并实施《义务兵役法》了?”邹德贵问道。
《义务兵役法》是赵振中在民众党成立后,与一众军委委员及周恬、李云天、张公远等几位负责经济、物资、民政的委员一起拟订的。其内容就是规定了民众党指挥下的武装力量在人员的进、出,及待遇方面的规定。如果这个法得以实施,那结合前几年颁行的民兵预备役条例,将大大增强沂蒙根据地武装力量的基础。
“我的意见是在年底前颁布实施兵役法,这样,下一批受训的新兵至少可以达到5万。若是都能合格,那护卫军的各个编制就可实现满编。此后,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护卫军退役,并进入根据地各个建设领域,一进、一出,护卫军和沂蒙根据地都将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赵振中充满信心。
“这样确实很好。”邹德贵点头认同,随即又有些迟疑地问道以前说‘军队的基本职能就是打仗和准备打仗’,我们这边今后估计都是准备打仗了,时候让我们也去西北锤炼一下?光是依靠沂蒙完善的防御工事进行防守作战,实在有些单调了。”
沂蒙根据地这边满打满算只有6个县,回旋余地小,无法在不惊动外界的情况下进行师以上级别的对抗演习,谷海川他们每年最多只能进行团级规模的对抗演练,这确实有些限制了众人的进步和提高。
“等西北再发展壮大上两、三年,你和海川他们就可以轮替了。”赵振中笑了笑,“到时候,我保证你们在一年内熟悉不同级别队伍的不同战法。”
赵振中和邹德贵在大珠山基地谈论今后沂蒙根据地的有关安排,张明瑞、杨天明、柳继峰、徐超远、王凤山、于镇山等人正聚集在海原县附近刚成立不久的人民军作战训练指挥中心里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说过,‘军队的基本职能就是打仗和准备打仗’。”张明瑞开宗明义,“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除了为刚草创的作训指挥中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我军在西北下一阶段的作战方向和作战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虽然清除宁夏和甘肃的绝大部分武装势力,但周边依然是群敌环伺,决不能掉以轻心。下面大家就谈一下各自的看法,有问题尽管摆开说。”
“我先说吧。”柳继峰也不客气,径直来到刚建造不久的沙盘面前,用细木棍指点着说道,“说起作战方向,无非是东南西北。可在这几个方向上,东、北两个方向是我们现在不想碰的。我想这一点大家都应该心里有数,我也就不多说,只说说南、西两个方向。”
西北根据地东边是陕西,有杨虎城、井岳秀6万多兵力,又有黄河水道和正加紧建设的陇海铁路。如果人民军选择陕西为进攻方向,不但要与陕西境内的部队硬碰,还要面对南京当局陆续调派的后援兵力,以及陇南、青海及河西走廊上敌军的袭扰。战端一起,就会打成胶着状态。在西北根据地各方面没有发展壮大起来以前,胶着战是人民军要尽力避免的。
向北,则是傅作义主政的绥远。现在平绥铁路正源源不断把根据地建设所需的物资运送,如果攻击绥远,不但要面临与攻击陕西相同的问题,还很容易使得当局增兵平绥线,进而切断根据地物资来源的通道。这实在得不偿失。
“向西,是河西走廊和青海。考虑到远距离后勤运输方面的困难,现在就向河西走廊推进是不太合适的;而青海,地域广阔,环境复杂,我们现在根本无力一口吃下,充其量也就是咬上它一口。”
“向南,是陇南及洮河流域,这部分地区虽然面积没有青海大,但同样地势复杂,后勤保障困难,我们在防守现有地区的基础上,同样难以全部吃下。”
“那么问题就来了。”柳继峰用右手拿着木棍在左手手心轻敲了几下,又道“既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我们下一步究竟向西还是向南?吃掉多少合适?”
是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