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六章 方悦发威(1 / 2)
关羽不愿使有失光明之诡计,却一时无法在固若磐石的涿城上找到将之击破的方法。而关羽好面,表面是说得赫赫威风,实则心里却是无计可施。方悦倒是看出其中端倪,但觉得好不诧异的是,关羽军中上下无一人怀疑过关羽,各个都是信心满满的样子。这可把见得连日战事没有进展的方悦给苦闷死了,他自己怕失言得罪关羽,但又看所有将士都对关羽极其信任,就怕若是指出,反而惹出事端,这上万人的军部,方悦根本无一人能够商议。
还好就在此时,沮授率后军一万人马押着一干军器战备要物,前来会合。沮授见过关羽后,见关羽面色不好,沉吟再三又不说话,便看出了其中端倪,刚告退而去,就被帐外等候的方悦拉到了一旁。
“呵呵,无忌且是莫急,先到你帐内说话。”沮授那对闪烁精光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不等方悦说话,便先说道。方悦微微一愣,又见沮授用眼神来示意,遂是醒悟过来。
一阵后,两人来到一处帐篷内。方悦不等沮授坐定,急便说道:“军师,这涿城防备严密,关将军却不屑用计,可倘若正面攻打,能不能攻破涿城且先不说,这战况定是惨烈,免不了多有伤亡,这可如何是好?”
沮授听罢,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不紧不慢地答道:“正因关将军行事正义,故得军中上下敬重,愿以拼死。兼之关将军为人磊落,有失光明之计,他自不屑用之。竟如此,我大可用‘阳谋’为之,如又若何?”
方悦闻之,不由神色一震,忙拱手道:“愿听军师教诲。”
沮授听话,微微一笑,遂是又道:“恰好这黄汉升却也是个行事光明正大的英雄人物。竟是如此,我等大可用免于军士无辜伤亡为借口,与之约战。到时两军对垒,我自有办法应付。”
方悦听沮授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由神色大震,凝色而道:“那事不宜迟,还请军师快与我前往和关将军商议罢!”
沮授见方悦如此积极,也是欣赏,遂是颔首答应。
一阵后,在关羽的虎帐内。关羽听沮、方两人说罢,丹凤目骤射jing光,搙须震色道:“两位所言,正合关某心意!!如此不但能减少军士伤亡,也可教那黄汉升输得心服口服,早早把涿城献来。再有此人也不失为一员难得虎将,大哥得此人相助,我军势力必能更为壮大!!”
“关将军所言极是。此下正需一人前往下这战书,可是这黄汉升箭法了得,我来时又观城外不少铁羽骑,城上也有弓弩手暗中埋伏,若换了寻常人去,就怕还未靠近,就被射杀。关将军又是一军之首,自不能轻易前往冒险!”沮授说罢,故装为难之色。方悦闻之,立刻抖数精神,拱手慨然应道:“区区小事,自由末将来完成便是!!
“呵呵,若让无忌去,倒是大材小用了。”关羽闻言,心里一喜,搙须而道。对于关羽的故作姿态,方悦自然心神领会,再是请命。关羽遂才依之。少时,方悦取了战书,关羽本教其点一些从骑随行,方悦以涿城多布弓兵为由婉言拒绝,与关羽以及沮授告退后,遂退出营帐,单枪匹马赶往涿城。
却说涿城东门守将,朱汉当年乃是韩馥旧部,后因与韩馥有怨,投降了袁绍。而冀州被马家军攻破之后,朱汉倒也颇有胆气,据城守了半月,但后来与黄忠交战时,因被其射落马下。黄忠见其颇有胆识,遂义释之,并且留在身边为用。
“朱将军快看!城外好像有一员银甲将领正往赶来!”这日,朱汉正好在城头上巡逻,忽然听的一员兵士喊了起来,不由面色一变,速往一望,果见有一员穿着银甲的敌将,正飞马赶来。朱汉面色一冷,立刻便下令道:“传我号令,鸣起鼓号,速命城外铁羽骑将那银甲敌将射杀,然后再把他的尸体抬回城内!”
朱汉令声一落,城上很快就吹起鼓号。正往奔赶过来的方悦,听得鼓号响起,不由面色一变,又教城头上一干马家军将士快速准备起来,城上弓弩手各是拽弓上箭。
“这涿城果然防备严密,而且这弓兵如此之多,别说攻破此城,就算靠近城地,也是极难啊!难得主公和关将军如此看重我,我定不能让他们失望!”方悦脑念电转,遂面色一紧,心想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完成任务,以破眼下僵局。念头转罢,方悦立是加鞭飞马冲了起来。就在此时前面蓦然响起了连阵杀声,方悦心头一揪,还未反应过来,猝见乱箭骤射而来,连忙拧起手中银蛇戟,急拨乱打。却见方悦戟法刁钻灵动,真如灵蛇一般,那些射来的飞矢,一一都被他拨开而去。
那些正奔杀过来的铁羽骑本以为方悦必死无疑,没想到其戟法如此了得,一时全都纷纷露出了惊色。
方悦趁机,急一勒马,疾声喊道:“我依我家关将军之令,前来传达战书,还请诸位传话,教黄将军前来一见,若有耽误,恐怕黄将军日后会遭人耻笑!!”
方悦此言一出,杀来的那队铁羽骑遂是纷纷听了下来,很快一个将士快速地吩咐几句,几人立拨马赶回涿城。那将士遂向方悦冷声问道:“你乃何人,就算关云长要来下战书,倒也该找个有些声名的人来传达,否则岂不侮辱了我家将军!?”
方悦闻言,眼眸猝地眯起,顿是射出两道骇人精光,面若寒霜,拱手应道:“黄将军果然了得,连他的麾下也如此猖獗张狂。河内方无忌特来请教!!”
“你真的是河内的无双上jiang方无忌!?”那将士正好是河内人,此下一听闻,不由眼睛一瞪。可知在河内方悦可是家喻户晓的神人,当年在王匡麾下抵御鲜卑、匈奴等外族的事迹,至今河内百姓还依然记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