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危机乍现(2 / 2)
但是赵昺不是冲动之人,且事情还没有发生,尚有补救的余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另事务局派出一支精锐的别动队将杨琏真迦暗杀,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危机消于无形。可是他已经不是刚到这个世界的那个单纯的企业小高管,而是‘堕落’成了一个政治家,懂得利用一切手段维护自己的统治,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的‘坏人’。
如今在赵昺的字典中危机已经和机会成了同义词,他可以将一场可能引发危机的事故变成名利场,塑造出几个英雄人物转移视线,把坏事变成好事,将危机消于无形;可以利用红色恐怖迫使沦陷区的百姓为己所用,也可以制造白色恐怖威胁沦陷区的敌方官员对反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下可能发生的盗掘皇陵的事件也许就是上天赐给他的另一个机会……
行朝最重要的任务依然是复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琼州已经拥有禁军和地方部队三十余万,积蓄了数百万石的粮食,国库的积存也有一千数百万的贯的钱帛。但是大家也看到了其中潜在的危机,琼州地狭的弱势也逐渐显露,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匮乏及发展都受到制约。因此打出去已经成为朝中众臣的共识,可在发展方向上却存在着严重分歧。
当下行朝中对战略发展方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略西川,进而向陕甘方向发展,占据关中后夺取天下;一种是仍然夺取东南旧地,在江南形成割据,进而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从难易程度上看,明显是第二种比较容易,也十分现实。
江南人口众多,又十分富庶,向来是历朝的粮税之地,且是宋之故地,无论从天时地利人和哪个角度讲都有利于行朝;而第一种却要困难的多,首先西川是蒙宋交战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几度易手,人口损失严重,土地荒芜,若想恢复成天府之国绝非短时间可以完成的。而陕甘之地靠近蒙古旧地,乃是其根本所在,不仅屯有重兵,且关中已非前朝那般富庶,人口结构更是早已改变,并不利于复国。
事实上朝臣们却多数赞同经略西川,进取关中,而他们如此坚持不外乎是历代王朝的建立皆是由北向南发展,进而夺取全国。可江南政权北伐从未成功,反被北方政权吞并。因此他们坚持由北向南发展就不足为奇了,以为这样就不会重蹈覆辙。
赵昺知道他们所说不错,从地势、地理上看中国的东西分界线从山海关开始,沿着燕山太行山一路向西南角,过大巴山,横断山,把中国劈成高地和低地两个部分,南北分界线沿秦岭、淮河入海。在这一纵一横的基础上,又分为腹地九区和界外九区:腹地九区指关中、山西、河北、中原、山东、汉中、扬州、荆襄和四川;界外九区包括西域、蒙古、东北、陇右、西藏、云南、浙闽丘陵、湘西赣南丘陵和两广。
在这十八个区域中,能够得天下的地方,主要有两个大区。第一个是关中、陇右、汉中及四川。关中地势险要,人善战。陇右提供战马。汉中四川提供粮食和后备力量,且汉中四川非常容易防守,后顾无忧。这个组合在天气炎热,西北气候好的时候,威力更大。以此得天下的有西周、秦汉及隋唐,几乎囊括了中国最强盛的时代。
第二个区是河北、东北加上蒙古。这个组合的核心是河北地区,粮食产量高,燕赵好任侠,蒙古提供战马和外援,目前的东北可以提供粮食和战略大后方。以此得天下的有东汉、元、朱棣篡权和清。得北方的有金和后赵。所以从以上历史事实可以看出,中国的战略重心,一直就在西北,山西和华北移动,这形成了中国重势的战略文化。
而在任何全局性的角逐中,中原都是必争之地。只有中原才是真正逐鹿问鼎的竞技场。只有中原四通八达的地理条件,才能获得控御八方的形势。必中原安定,四方才可能安定;若中原纷乱,则四方形势必致散裂。不经营好中原,则无以问鼎天下;不经营好中原,则无以谋天下之长治久安。
另外中国政治中心,一开始在河南、陕西这些地方来换转,后来又是河北山东。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就是特指中国北方,在魏晋之前,南方之落后令人深思。即使在今天,南方也依然不是政治中心,而只是经济发达地区而异。在这种背景下,南方人想的是如何挣钱,对当官什么的真心没什么兴趣。
赵昺也知道从以上历史上看,中国各统一时期时发生的战争,自北向南的统一战争八次,自南向北的统一战争一次半(因未能真正统一中国及规模有限,民国北伐仅算半次),而古代史上唯一的特例是元末朱元璋首先统一了南方,再向北把因为集中注意力剿灭红巾军而精疲力竭的元军赶回草原。所以自北向南的统一战争打赢的明显占绝大多数……
.bqg999.ccm.bqg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