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2 / 2)
吕良涨红了脸:“公主是君,君有难,做臣子的自然要救,实在不敢说有功。臣是个草芥之人,在西北还被羯奴俘过,若不是陛下恩典,臣哪能做官?实在不敢再要什么赏赐了。”
皇帝不禁又笑了:“你倒是实在之人。不过朕也听说了,你在西北军中时也曾手刃数人,被俘之后亦心系故国,又随齐卿为大军引路,有诸般功劳,才得授校尉一职,并非只靠朕的恩典。来来,告诉朕,这次朕该赏你点什么才好?”
吕良迟疑片刻,咬牙下定了决心,挣扎着从床上起来,跪在皇帝面前:“臣有一事,一直不曾向陛下禀告,若是陛下要赏臣,臣请求陛下赦臣欺瞒之罪,准臣——告御状!”
皇帝万没想到他会说要告御状,大为诧异:“你要告谁,且说来听听,朕不追究你隐瞒之罪。”
“臣,臣要告茂乡侯之弟陆镇,告他残杀平民冒功,欺骗陛下!”吕良梗起脖子,中气虽然不足,却是一字字说得十分清楚,“他残杀吕家村二百五十七口人,将成年男子一百零四人首级充做海匪,冒名邀功!臣,臣就是吕家村侥幸逃脱出来的。”
“杀平民冒功?”皇帝的记性素来不错,吕良尚未说完,他已经想起了当初孟节被贬的那件事。在那时候,孟节就是弹劾陆镇杀民冒功,可是他找来的那个证人却是假的,孟节在事后也承认,他是上了这个假冒证人的当。可如今,又有人提起此事了!究竟是陆镇当真杀民冒功,还是又有人想拿此事做文章,弹劾陆镇,弹劾陆家,乃至弹劾齐王呢?皇帝脸上看不出有什么神色变化,淡淡道:“你细细说来。”
吕良磕了个头。他等了这些年才等到这机会,激动之下不免说得有些结结巴巴,将自己在吕家村的生活叙述了一番,又讲到陆镇屠村的那个傍晚:“……臣逃了出来,去县里找了父亲,向县令禀报此事,可是当晚客栈就起火,只有臣一人脱逃,父亲却被冠上了私通海匪的罪名,也斩首示众……”
吕良声音哽咽了一下,又连忙忍住。皇帝凝视着:“你有何证据?”北山围场事发,正是齐王与晋王相持不下的时候,顾孟两家乃至平南侯的立场都是明摆着的,吕良是齐家养子,在此时重提屠村之事,是否意在立储之事呢?
“平南侯夫人手中那枚核舟,是臣自吕家村废墟中拾得的。”吕良连连顿首,顾不得身上伤口又有些开裂,渗出血来,“那时候臣孤身逃窜,在戏班里藏匿踪迹,辗转到了荆襄。臣打听到顾大人祖籍亦是福州,京中又有亲戚,本来想去向顾大人告状,就将这枚核舟假称小贩拾得,卖给了顾大人,原是想借机接近顾大人递状子的。可是后来戏班子进了顾大人家,臣又怕了,怕顾大人也像那县官一般,不但不接臣的状子,还要杀了臣讨好茂乡侯府——这状子就不曾递上去。”
“那你如何又去了西北边关呢?”皇帝神色无喜无怒,看不出什么来,只淡淡地问。
吕良心如擂鼓,接着道:“那时臣便起了个妄想——若是臣能做大官,岂不就能向陛下告状了,总好过递状子给那些信不过的官儿。恰好顾老夫人喜欢臣的戏唱得好,要赏臣银子,臣就势求了顾大人,说臣父亲从前就在西北从军,后来阵亡,尸骨无存。臣也想去西北从军,也好打听臣父的尸骨葬在何处。”
吕良说的这些,都是从前与顾运则商议过的,九真一假,只隐瞒了顾运则当初就知道陆镇杀民一事:“顾夫人心善,就托了孟老大人,将臣送去了边关。只是臣无能,非但不曾建功,还被俘了。幸而跟着义父返回朝内,却只是个小小校尉,仍旧告不得陆家。”
皇帝双眼漠然,忽然道:“那顾卿到底知不知道你的身份?”若说顾运则现在还不知道,他可不相信。
吕良心里一紧,照着商议好的回答道:“顾大人现在已经知道了。臣在羯奴境内遇到义父,便将冤情相告。回京后方知顾家与平南侯府联姻,因有这姻亲关系,顾大人便也知道了。因此陛下派遣他前往福建任知府时,他才带了臣一同前往……”
“你是想去调查此事?”皇帝似笑非笑,“那可查出什么了没有?”
吕良心里惴惴。皇帝最恨的便是臣下不忠,虽说顾家隐瞒真相情有可原,可倘若被皇帝记下这一笔,也说不准什么时候便会因此被定了罪。即使不定罪,只怕也会被皇帝厌弃,至少是不会再加以信任了。故而他们商议许久才商议出这样的说法,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吕良能到皇帝面前去告状的时候使用,如今也不知效果到底如何。
不过皇帝就在眼前,也容不得吕良多想,忙道:“吕家村屠村之事已过去了八年,实难查证,但臣与顾大人却查到福建驻军之中有些蹊跷之事……”将那百余人调动及死亡之事一一道来。他是亲自去查的,一条条都是了如指掌,讲得清清楚楚。
皇帝的脸色终于渐渐阴沉了下来。军士么,战死并不稀罕,但一支队伍百余人被分散开来,却又全部死去,就实在有些太过凑巧。这世上,太过凑巧的事儿多半都并不是凑巧。
“你起来罢。”皇帝像是才发现吕良身上的伤口又开裂渗出鲜血来,“朕知道了。”
吕良不敢再多说,谢恩起身。当初顾运则就说过,只要皇帝有所疑心,听完了他的话,吕良就算完成了任务,万万不可再去催促皇帝。
“你歇着罢,此事,朕自有处置。”
“臣谢陛下。”
皇帝微微吐了口气,转身出了内室,一看见外头众人,便冷冷道:“平南侯夫人,你将核舟送去宫中时,可知道这核舟的来历?”
周鸿心里一紧,顾嫣然已经答道:“回陛下的话,那时臣妇已知吕良身份,颇疑心此核舟的来历。只是万没想到,竟在宫中见到一模一样的核舟。”
皇帝看着眼前这个少妇安详从容的神态,莫名地觉得想笑。孟家顾家教出来的女儿都是这般庄重么?即使在自己面前也是不卑不亢,更没有失措的举动。相形之下,自己的女儿景泰虽然贵为公主,却心胸狭窄,竟在皇宫之内随意设下陷阱对付臣子之妻。更可笑的是居然连个周密的绸缪都没有,不但被人当场揭穿下不来台,还将陆镇暴露了出来。
这两枚一模一样的核舟,再加上吕良以及福建驻军内查出的消息,让皇帝几乎已经能够肯定陆镇屠村杀民冒功请赏的事确实无疑。这样的核舟,并不是想找到就能找到的。只是如今还没有实证,就是皇帝也不能做什么。且陆镇若只是杀民冒功,皇帝也并不是不能容忍,毕竟吕家村算什么,那些小民又算什么呢?但若是陆镇不忠……
“齐卿,朕欲立储君,齐卿觉得立谁为好?”
啊?皇帝一句话,惊得屋里三人都怔住了。齐大爷反应过来,连忙道:“陛下春秋正盛,并不急于立储。且此事——非臣等所能置喙。”
“朕被行刺,身受重伤,此时此刻自宜立储,以免朝中人心动荡。”皇帝似笑非笑地道,“立储乃是国事,你等既在朝为臣,自可开口。”
周鸿略略一怔,才明白皇帝是要在北山围场一事上大做文章了。若以他的意思,当然是立晋王最好,可是摸不清皇帝的心思,若贸然开口推举晋王,万一反给晋王带来祸患,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齐大爷却已经理清了思路,缓声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并不必着急,可让众臣各自上表。陛下心中若取定了哪位殿下,也宜徐徐示之,令未曾被选定的殿下心平气和,庶几不伤兄弟之情。”
“齐卿厚道啊。”皇帝叹息了一声。说是不伤兄弟之情,其实是为了不伤父子之情。齐大爷的意思,是怕不中选的皇子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谋逆之事,那时自己纵然舍不得,也只得处置了。
皇帝只有三个活着的皇子,若是到了知天命之年还要将自己的儿子弄死几个,纵然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心里也不是无所触动的。若是儿子们都能冷静些,各安君臣之份,自然是美事。
“那,齐卿意在何人呢?”赞叹归赞叹,皇帝最后到底还是似笑非笑地问了一句。
齐大爷低头道:“陛下若容臣置喙,则臣推举晋王殿下。一则晋王殿下为中宫嫡出,名正言顺;二则潞国公府循规蹈矩,子弟皆为规矩之人,日后不致为外戚之玷。”
这番话说得可算是尖锐,却又字字句句皆占着道理。皇帝微微点了点头,并不置可否,又看了周鸿一眼:“平南侯想必也是要推举晋王了?”
“是。”周鸿也低头道,“臣不懂政事,然而臣是武将,保家卫国是臣本份,故而臣只能追随如许将军一般忠心为国之人,不能追随陆将军这般可为一己之私便戕害自己军士之人。许将军乃是晋王之舅父,陆将军却是齐王之舅父,若齐王为储,臣恐许将军便不得所用。若日后边关再起战事,臣心中实不安稳。”
“哈哈哈。”皇帝这次大笑了起来,“平南侯果然直爽!罢罢罢,朕知道你们的心意了,自有处置。回宫罢。”